首页
 通知公告 
 重点学科 
 党团建设 
 
  重点学科    
第九批河南省重点学科中期自评工作报告——计算机应用技术
2022-02-27 21:17   审核人:

一、建设情况

1、方向凝练情况

1)学科发展简况、学科方向、学科团队、人才培养及思想政治教育

郑州科技学院于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学校升本后首批设置专业,2012年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学校2000年实施学历教育后首批设置的专科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目前为河南省特色专业,河南省民办高校品牌专业,郑州市示范专业,学校优势专业。目前在校生有1870人。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已在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等方面形成稳定的学科方向,逐渐成为学校最具活力的学科。通过学校大力支持和学科团队的共同努力,该学科在学科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平台建设、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进步,形成了学科方向明确、队伍稳定、人才培养成绩显著、科研成果丰硕的学科点。目前本学科已构筑了完整的学科体系,3个学科研究方向稳定,研究内容以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战略需求为导向,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互为支撑。

本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探索“新工科”建设,实施跨学科、跨院系、跨专业的人才培养改革新模式。广泛组织学生参加软件设计、电子设计、机器人技术等全国大赛,全面培养、挖掘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潜能,为社会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强、素质全面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了一大批专业通、素质高、能力强,会知识技能、会生存生活、会创业合作、会主动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

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实施领航育人工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教学科研基础条件

本学科针对机器人技术、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方向开展科学研究,发表核心论文、高层次检索论文30篇,申报省科技厅、教育厅课题19项,获得专利成果、软件著作权成果20项。

该学科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参加的省级、全国性学术会议6余次。该学科注重加强与地方合作,重视学术成果应用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和服务。与郑州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等建有校校合作共建协议,与郑州市马寨工业园区建有政校企合作协议。

学科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总面积约3052平方米,总资产约2000万元以上。设有程序设计、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机器人、3D打印、信息技术、图形图像处理、动画、系统开发、计算机组装、综合布线、嵌入式系统、大学生科技园创新工作室等实验室。教学和实验教学条件基本达到了国内同类学科的水平,部分领先。形成了以专业实验教学为核心,公共基础实验教学和创新实验为主导的实验教学体系。拥有河南省863软件园、苏州瑞仪、苏州博实、河南云和数据、北京蓝科等校外实训基地,每学年均有一定数量的本专科毕业生在这些基地进行实习实训。

3)与国内外同类学科优势与特色的比较

①“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建设优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目前为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河南省民办高校品牌专业建设点,郑州市示范专业,学校优势专业,为“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绝好的契机和平台。近年来,倾注本校计算机相关优质资源,全力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力图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并最终成为同类院校中具有明显优势的学科与专业。

②学科团队优势。该学科拥有一支经验丰富职称学历都较高的教学队伍。 近年来,通过整合学科方向,打造科研创新团队,逐步形成了一支以学科带头人和教授、博士为龙头的高水平科研创新队伍和专业师资队伍,学科团队中副教授以上职称100%,团队成员在教学一线从事专业教学教龄都在10年以上,目前该团队为郑州市技能名师工作室主要成员。

③校企合作优势。近年来,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和多个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互联网与物联网方向与中科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签订院校合作协议,获批2017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拓展协同育人渠道。与“苏州瑞仪光电”、“云和数据”等高新技术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订单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④创新人才培养优势。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自2003年以来,我们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以大学生机器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为平台,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工作,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机制与环境、大学生科技创业指导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教师团队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国家及省级的学科竞赛和专业知识竞赛。

2.队伍汇聚情况

根据学科成员的专业方向,查看学科团队成员的科研成果,计算机应用技术重点学科凝练了互联网与物联网、机器人技术与人工智能三个方向,学科带头人、方向一带头人张德贤、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方向二带头人王清珍,副教授,常年从事机器人技术的研究;方向三带头人王玉萍,硕士,教授;三个方向带头人均是高级职称,方向一现有成员14人,其中副教授以上职称9人,方向二现有成员13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4人,方向三现有成员14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5人,成立方向以来。各方向老师在科研成果申报、论文撰写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可方向。科研成果方向更加集中。

3平台(基地)建设情况

1)围绕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研究方向,重点建设机器人创新实验平台、计算机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推动本学科建设成为教学科研设备先进,创新实验平台现代化,具有国内领先的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技术培训基地。

2)加强资源共享课建设和应用型系列教材的开发建设。建设学校资源共享课资源网站,使之成为河南省优质资源共享课学习基地。截至2021年,已成功获批河南省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完成互联网+技术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完成网络空间安全教学与科研平台建设完成云计算聚合研发实训平台建设完成大数据分析处理一体化研发实训平台建设完成泛IT公共技术教学实训室建设。已全部完成重点学科建设任务书中的预期成果,成果达成率100%

4.科研成果情况

自立项以来,各学科高度重视科研工作,主要从强化省部级及以上一般项目、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申报工作,力争在项目的档次和数量上取得突破围绕现有科研基础,加强科研成果鉴定与奖励申报工作,力争获省科技厅鉴定5项以上,科技进步三等奖及以上成果1项。实施“科研成果数量与质量提升”计划。围绕本学科主要研究领域,2019年至2021年间完成授权专利31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2篇,出版本学科专著教材6 。启动“科技型公司培育计划”,完成郑州跨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科技型公司成立、注册及产品策划前期工作。

二、主要问题与不足:

1、进一步加强高层次项目申报和高层次论文撰写工作

2、进一步加强学科团队建设,充实学科团队的人员,调动学科团队的工作积极性。

3、积极开展外出学术交流活动,积极承办高水平的学术会议。

三、今后思路与措施

1、积极组织骨干教师申报高层次项目,鼓励教师撰写高水平的论文。争取较好地完成目标任务。

2、积极聘请双高人员充实到团队当中,为团队成员进行学科建设提供人、财、物的支持。

3、与学校有关部门协调,争取举办高水平的学术会议。为教师外出进行学术交流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