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和教育部关于新工科建设的有关精神,推广优秀的互联网的创业模式及政府扶持模式,发现优秀的互联网专业人才和项目,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市场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提高,校科研处创新创业管理办公室、信息工程学院将在2021年4月至5月举办首届信息工程学院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
本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以互联网改变未来生活为主题,参赛作品限定为“互联网+”领域,由每个参赛队独立设计一个“互联网+”领域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应用系统或软件架构。参赛方案应面向真实应用,需综合考虑业务模型、技术实现方案、商业可行性等各种因素,提供完整解决方案或设计思路。
一、赛项概览
1.赛项名称:信息工程学院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
以团队为基本参赛单位。每支参赛团队设队长1名
2.参赛对象:
信息工程学院所有在校本、专科生全员参与,团队成员3至5人。每位学生只能参与1件作品,鼓励跨年级、跨班级组队。学生社团可以单独组队报名。
3.竞赛方式:
a.大赛采用开放的模式,组委会不设定具体赛题,参赛的范围主要是互联网行业及互联网服务方向的项目。参赛队可以根据当前市场需求、自身优势等条件为出发点,选择符合互联网主题的自选题参赛。
b.比赛形式为团队赛,每队不超过5人;每个专业参赛作品总数不限。
c. 竞赛分初赛、复赛、突围赛和总决赛。初赛为作品评审,复赛、突围赛和总决赛采用现场答辩和作品展示。
d. 初赛将根据参赛项目自动分成四个赛道,分别由网络空间安全协会、智能硬件与物联网创新协会、数字媒体研究协会以及软件设计协会组织相关老师对参赛项目的申报书进行材料评审,每个赛道材料评审前15名的项目直接晋级复赛,各组排名16至25名的项目或者其他不容易直观评价的项目将由四个社团指导老师商定,最终确定每个赛道进入复赛的队伍不超过20支;
复赛依然分为四个赛道有信息工程学院四个社团组织现场路演和答辩方式进行。每个赛道前两名直接晋级总决赛,各赛道排名第3至4名的队伍进行突围赛,突围赛前四名晋级总决赛。
突围赛仍然采用路演和答辩的形式进行,信息工程学院统一安排。
决赛共计12支队伍通过路演和答辩形式进行,允许进入决赛的队伍对原有作品进行升级,但不允许更换项目。
4.竞赛时间安排:
4月2日至14日前,报名及提交项目申报书。申报书提交到cxcyds20210401@126.com邮箱,申报书以“专业-班级-队长姓名”命名,以附件形式上传到指定邮箱
4月15日至20日初赛项目评审
4月22日至26日分赛道复赛,各赛道复赛时间由承办各赛道复赛的四个社团自行安排。
4月27日突围赛
4月29日总决赛
5.成立竞赛组委会和评委会
组委会主任:王涛、张德贤
副主任:申晓东、赵红卫、杨昆
执行主任:赵国喜、钱誉、李志伟、豆耀鹏、李明国
评委会主任:王涛
初赛评委会成员:杨昆、李志伟、刘强、贺松杰、王丹辉、王清珍、于海燕、杜远坤、何建仓、李明国
决赛评委会成员:王涛、申晓东、赵红卫、杨昆、李志伟、王清珍、杜远坤、于海燕、何建仓、李明国及企业人员
竞赛总负责人:李志伟 19903718010
办公室设在综合东楼302办公室和综合北楼407学生会办公室,申报书纸质稿由各参赛队队长所在班级的学习委员收齐后统一交到407学生会办公室。
二、竞赛内容与规则
1.竞赛范围:主要是互联网行业的项目。包括物联网与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及网络服务三个方向。涵盖物联网、云计算、游戏、娱乐、音乐、电子商务、软件、网络社区、网络服务、移动互联网产品、通讯等多个子分类。
2.竞赛实施规则:
评分原则:公平、公正、公开、鼓励创新。
参赛模式:初赛线上报名,经过由信息工程学院专业老师组成的评委小组进行初赛参赛项目的筛选工作;决赛为线下形式,进入决赛团队,决赛现场进行项目展示、答辩。
参赛动员:报名开始到初赛前各班级辅导员、任课老师、团委学生会、专业学生社团组织校园动员及宣传工作;校创新创业管理办公室对参赛作品进行技术指导。
3、提交作品要求
提交项目申报书(附件1)
进入决赛队伍提交项目创业计划书
三、竞赛成绩评定与评奖
1. 评分规则
评分规则详见附件2。
2. 奖项设置
参赛学生(队)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最佳作品奖(作品奖3项)、最具人气奖(三项,网络投票产生)
3. 奖励办法
具体奖励办法另行通知。
五、评审说明
1评审原则
(1)过程与结果并重
在评审结果方案的同时,也关注团队在方案产生过程中体现出的意识与素质。
(2)任务与团队并重
评审分值来源于提交方案和团队工作过程中体现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评价。
2 评审方式
参赛团队提交完善后的整体方案,并进行相应的演示答辩。评委根据提交方案和答辩表现给予打分,评定奖项。
评委通过进一步的“材料评审”和“现场答辩”来评价参赛队伍在“任务、团队以及个人”在参赛全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应用方案、表达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其中,参赛团队提交的材料及作品占50%权重,现场答辩体现的团队及个人素质占50%权重。
六、增值服务
(1)大赛组委会将邀请企业人员及专家教授参与参赛作品评审及决赛现场答辩,并对优秀作品协助提供投资孵化机会。
(2)组委会将邀请部分创业导师对优秀参赛队伍进行创业辅导培训。
(3)所有参赛团队均在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系统中报名,参与全国赛的网评,进入复赛的参赛团队推荐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省级以上大赛
信息工程学院
2021年1月1日
附件1:
首届信息工程学院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项目申报书
项目名称 |
|
项目简介 (200字以内) |
|
申请人或申请团队 |
|
姓名 |
年级 |
学号 |
所在院系 /专业 |
联系电话 |
E-mail |
队长 |
|
|
|
|
|
|
|
|
|
|
|
|
成
员 |
|
|
|
|
|
|
|
|
|
|
|
|
|
|
|
|
|
|
一、申请理由(包括自身具备的知识条件、自己的特长、兴趣、已有的实践创新成果等) |
二、项目方案 具体内容包括: 1、项目研究背景(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项目已有的基础,与本项目有关的研究积累和已取得的成绩,已具备的条件,尚缺少的条件及方法等) 2、项目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3、项目创新特色概述 4、项目研究技术路线 5、研究进度安排 6、项目组成员分工 |
三、学校提供条件(包括项目开展所需的实验实训情况、配套经费、相关扶持政策等)
|
四、预期成果
|
附件2
参赛项目评分规则表
一、 评审原则
(1)过程与结果并重
在评审方案的同时,也关注团队在方案产生过程中体现出的意识与素质。
(2)重视团队与人员表现
综合考核团队在方案中体现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评价。着重考虑赛题、工作成果本身与参赛团队具体贡献的关联紧密程度。
(3)体现“三创”特色
综合考虑参赛团队对项目的理解,对商业机会的把握,在业务分析、组织模型、技术方案、可行性分析、成本考虑、管理要素等多方面的表现,而不仅是技术的实现。尤其是参赛团队通过解决方案中体现出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业精神等。
二、 评分规则表
内容 |
分值 |
选题科学性 |
15分 |
技术含量与实现方案 |
15分 |
商业考虑及应用前景 |
20分 |
创新性 |
20分 |
实现程度 |
20分 |
文字描述的质量 |
10分 |
总分 |
100分 |
评委书面给分,统计时去掉1个最高分和1个最低分,其他分值(不少于2个)求平均分,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四舍五入);如最后一名有并列,则所有并列的队全部进入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