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技术
专业名称:软件技术
隶属院系部:信息工程学院
学历层次:本科
学制学位:专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区域经济发展需要,面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人员、计算机程序设计员、计算机软件测试员等一线职业群,掌握软件开发以及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从事软件开发、软件测试、软件编程、软件技术支持、Web前端开发等相关岗位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毕业要求
经过3年的学习,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以下毕业要求:
1.软件开发与编程能力:具备扎实的编程基础,熟练掌握至少一种主流编程语言(如Java、C#、Python等),并能灵活运用这些语言进行软件开发。通过实践项目,能够独立完成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软件开发全过程,具备良好的软件开发实践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软件测试与质量保障能力: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等不同类型的测试。具备编写测试用例、执行测试计划、分析测试结果的能力,能够使用测试工具进行自动化测试,确保软件质量和稳定性。
3.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具备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能力,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进行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数据库设计等。熟悉UML等建模语言,能够进行系统建模和模块划分,设计合理的软件架构和界面交互。通过实践项目,能够独立完成中小型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4.网络配置与管理能力: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协议,掌握常见的网络设备和网络配置技术。具备网络故障排查、网络性能优化和网络安全管理的能力,能够保障计算机系统的网络安全和稳定运行。
5.计算机系统维护与技术支持能力:具备计算机系统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能力,包括硬件设备的安装、配置、故障排查等。
6.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具备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有效沟通、协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7.持续学习与创新能力: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快速适应新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变化。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项目,能够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将新技术应用于软件开发和系统维护的能力。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主干课程:
专业导论、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软件工程、软件测试技术、HTML5设计基础、Vue.js前端开发、UML分析与建模等。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常用工具软件、Java开发综合实战、软件工程实训、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职业资格取证培训和企业综合实习。
专业特色:
1.强实践: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课程实践、项目实训与企业实训结合,对接企业实训平台,强化技能。
2.重创新:依托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和创新实验室开辟第二课堂,鼓励自主创新和相互协作,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
3.双学历:在进入本专业学习之后,可以套读自学考试助学本科专业,在获取专科毕业证的同时取得本科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
4.三证书:在获得专科毕业证书的同时,还将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工程师)证书和综合素质证书,增加了市场竞争力。
5.多位一体:以技能为本位,以市场为导向;将职业生涯规划、人际沟通、团队合作、求职技巧等职业素质培养引入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就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IT企业、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从事Web应用开发、软件开发、技术支持和维护等工作。主要就业岗位有Java程序员、软件开发工程师、前端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数据库管理员、技术支持和维护工程师等。
技能证书:
华为认证系列证书、红帽认证系列证书、OCP认证系列证书、1+X大数据平台运维(中级)证书等。
课程体系及学时学分分配
课程类别/课程性质 |
必修(学时) |
选修(学时) |
合计(学时) |
公共基础课 |
660 |
96 |
756 |
专业技能课 |
462 |
264 |
726 |
集中实践课 |
1104(46周) |
/ |
1104 |
合计 |
2226 |
360 |
2586 |
主讲教师
 |
赵莉苹,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软件建模、图像处理。主讲课程有:《程序设计基础》、《操作系统》等。参与河南省教育厅、社科联等项目十余项,发表论文十余篇,参编教材4本、专著1部,获得发明专利1项。 |
|
张闯,1982年出生,讲师,硕士研究生,拥有十余年软件开发实战经验。主讲《Python程序设计》、《操作系统》、《NoSQL数据库原理》、《MySQL数据库应用》等课程。任职以来,发表论文12篇、其中中文核心2篇、主编或副主编教材4部、主持和参与十余项省市级科研项目。 |
|
张丽,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讲《Web程序设计》、《操作系统》、《程序设计基础》、《前端开发技术》、《网页设计与制作》等课程。任职以来,发表科研论文6篇,主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5项。
|
|
张嘉殷,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讲《计算机网络》、《云计算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等课程。任职以来,发表科研论文4篇,参编教材1本,主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6项。 |
|
张浩飞,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讲《Java程序设计》、《编译原理》、《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Java Web程序设计》等课程。任职以来,发表科研论文3篇,主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5项。
|
教学设施

|
系统开发实验室:本实验室机房配备了高性能电脑,每台均搭载Intel i7或AMD Ryzen 7系列处理器,配以16GB DDR4高速内存及512GB SSD固态硬盘,确保多任务处理与系统运行的高效流畅。此外,每台电脑均预装Windows 10操作系统及多种主流开发环境,如Visual Studio、Eclipse、IntelliJ IDEA等,满足从Web开发到移动应用、从桌面应用到大数据处理的全方位学习需求。 |

|
虚拟化云桌面实验室:本实验室通过噢易教育桌面云E-VDI搭建基础架构,充分利用主机计算能力、存储空间,提供以基础设施服务层次上的云计算服务,在平台架构和技术形态上,实现高弹性、易扩展、高可用、统一管理调配的IT服务资源平台。虚拟化云桌面由服务器设施、虚拟化的桌面主机、连接代理和云终端4部分组成,融合了服务器虚拟化、远程连接协议、云终端等多种技术,采用B/S架构,单一简洁的全图形化管理界面,可实现服务器、用户、桌面、场景、终端、存储等全面集中管理。 |

|
网络实验室:本实验室网络设备是中国神州数码网络有限公司(Digital China Networks)的产品,网络设备共分为8组,每组设备含有4台路由器、4台交换机、1台硬件防火墙、2台语音网关、1台网络终端服务器。实验室配有60台学生用电脑,可以60个学生同时做实验。网络实验室拥有优良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与高性能计算环境,可以实现远程登录实验台、多人同时实验、网络拓扑图的规划、实验报告的递交与批改等功能。 |